menu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 技术资料

技术资料

锂电硅碳负极材料超细粉碎、打散分级设备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5-03-04

锂离子电池采用硅碳作为负极材料主要基于以下综合优势和技术突破:

一、高能量密度需求驱动
‌理论容量优势‌:硅的理论比容量高达3579mAh/g,远超石墨负极的372mAh/g,这使得硅碳复合负极的实际容量可达1000mAh/g以上‌。
‌能量密度提升‌:硅碳材料显著提高电池能量密度,例如大圆柱电池的能量密度可从260Wh/kg提升至280Wh/kg,满足电动汽车对长续航里程的需求‌。
二、体积膨胀问题的缓解方案
‌纳米化设计‌:通过纳米硅颗粒(粒径低于100纳米)的制备,有效缓解硅在锂离子嵌入/脱出过程中约300%的体积膨胀,减少电极结构破坏‌。
‌碳基复合结构‌:碳材料(如石墨、碳包覆层)作为支撑框架,既能提高导电性,又能缓冲硅的体积变化,从而改善循环稳定性‌。
三、综合性能优化
‌电化学稳定性‌:碳材料提升了电极导电性和界面稳定性,使硅碳负极在循环过程中保持较低的膨胀率和较好的结构完整性‌。
‌快充与安全性‌:硅碳负极的快速锂离子嵌入/脱出能力支持快速充电,同时其较高的工作电位平台可降低析锂风险,提升安全性‌。
四、应用前景与产业化方向
‌应用场景扩展‌:硅碳负极已在消费电子(如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和动力电池(尤其是大圆柱电池)中逐步渗透,适配率超过4%‌。
‌技术突破方向‌:通过多孔碳包覆、预锂化工艺优化,以及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目标从千吨级迈向万吨级产能),推动硅碳负极的普及‌。
五、现存挑战
尽管硅碳负极具有显著优势,仍需克服首次充放电效率低(需预锂化提升至90%)、生产成本高(纳米硅制备复杂)等问题,目前主流应用中硅碳含量多控制在3%-7%以平衡性能与成本‌。
硅碳负极材料通过整合硅的高容量和碳的结构稳定性,成为突破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瓶颈的关键技术,但其产业化仍需持续优化工艺与成本‌。


超微粉碎机锂电硅碳负极材料超细粉碎、打散分级设备: 该套设备是我公司与国内某负极材料集团企业工程师 根据生产需求共同研发、设计完成,现已投入使用,也是目前国内唯 --家硅负极材料量产的企业。优化内容超细粉碎机的内容

咨询热线

18806467199

微信扫码联系